我于1973年从事核医学,所以1980年调动工作时有幸调到原医所。刚调入时我感到这单位好小,占地面积只比我原工作单位同位素科室略大一点, 出于虚荣心我不敢邀请我老单位同事及同学来锡,亦不敢告知我的老师。
但进入所里工作一-段时间后,感觉到了虽然单位小,但无论领导及同事都非常敬业,而且团结一致,为所的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科研部为选题,开题,中标忙忙碌碌,得到省级市级科研成果奖。临床部同志因当时无自己的医院,为扩展业务量,宣传核医学在临床的实用价值,到周边医院宣传并积极合作(曾与二院脑外科合作脑胶质瘤p32应用防止复发的课题),培训进修生(苏医核医学专业的实习生),帮助边缘地区(云南省玉溪人民医院)建立放射免疫分析实验室。同时争取到成立了核医学杂志编辑部及印刷厂。经过几年的努力,原医所得到了省卫生厅的认可、重视和支持。
科研部搬迁到钱荣路(现原医所)后,引进了学科带头人,邀请国内外及海峡两岸核医学专家来我所召开学术会议,指导工作,同时送出去培养青年科技人材,为了能使科研成果用于临床,为病人服务,成立了体内,体外制药厂。经过努力,原医所有了一个飞跃的发展。1996年成立了江苏省江原医院,设定为以甲状腺和糖尿病为重点的大专科小综合医院,并经过努力,我们在甲状腺疾病诊断、治疗方面在省内及周边省市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这样,我们所成为一个集科研、临床、研发生产、信息综合的研究所,在省内乃至全国有了一定影响及地位。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我们的老所长张满达同志,他为原医所的发展倾注了巨大心血,为今后发展建立了一个提升平台,当然这些也离不开一个团结的团队支持他的工作。
如今在全国大好形势下,我所的青年才俊在年轻领导班子的领导下,为核医学不懈努力,作出更多的贡献,为明天的原医所更上一层楼的梦想和使命奉献自己的智慧和青春。
正如习近平主席讲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对一个单位来讲亦是如此,我为原医所骄傲,并祝愿原医所明天成为一个创新、绚丽光彩了不起的原医所!(俞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