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19岁,青春懵懂;原医所35岁,风华正茂。
我的卫校老师告诉我,我将要去报到的单位坐落在美丽的太湖之滨,著名的梅园旁边,那是一个带点儿“神秘”色彩的单位……带着对未来工作单位和“白衣天使”这份职业的万般憧憬与期待,自小见到汽车便晕车的我兴高采烈地跟随舅舅乘上去往无锡的汽车,经历一整夜的颠簸,终于抵达梦中江南--无锡!眼前几座错落有致的灰色建筑在晨曦之下显得更加神秘而韵味十足,在尚未开启的单位大门前徘徊等候,心中的期许更增几分。
江原医院新大楼、药厂、应用部、科研楼、信息楼、科学家之家、招待所…….悠悠地漫步其中,小桥流水、绿树环绕,听鸟叫虫鸣,没有城市的喧嚣,似世外桃源,这就是我从此工作生活的地方呵!“横山作屏,梅园为邻,山明水秀、人杰地灵”,3年以后唱起这首所歌,心中竟会升起莫名的感动,那些朴实的词句正是原医人开拓进取的真实写照!
科研临床,一体两翼,正值原医所大力发展之际,20多位新人一起报到入职,入住集体宿舍,大家带着共同的目标与理想开启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旅程。在那个电脑尚未普及的年代,闲暇之余学习电脑五笔输入法、核医学专业知识、核医学专业英语,乒乓围棋、桥牌舞蹈,嬉戏打闹…….丰富的业余生活,让一群刚刚远离父母,远离家乡的懵懂青年乐不思蜀!我确定自己深深爱上了这里,这是我的第二个家!我确定自己会把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在这里,我确定我将努力对待未来的每一份工作,即便那时,我要工作的地方尚是一座亟待收尾装修的空空大楼,我要工作的岗位还不知道在哪里!但我知道,我将是这座新大楼里第一批入驻的“白衣天使”!无论如何,我将竭尽所能,为我的新家“添砖加瓦”。
可还记得午饭前大家挤在洗手池边相互对视,哈哈大笑的情景?在新大楼装修收尾的日子,扫地擦窗成了每日的日常,眉毛胡须沾满灰尘,咋一看每一个人都成了白胡子老爷爷!没有丝毫抱怨,也没有丝毫退缩,更没有暂时脱离临床的焦虑!似乎每一个人身上都蓄积着能量,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因为这是我们深爱的原医所,是我们将要奉献青春的地方!描画图纸,修改图纸、参观走访医院、进修学习,当新医院大楼落成开业,宽敞明亮的病区大厅与走廊,安全舒适的病室环境展现在眼前,我们信心满怀,用白衣天使的满满的爱与赤诚之心迎候一批批患者和来访者的到来,开启了江原医院新的历史篇章!
科研是全所的核心。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 成立于1959年2月,至今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50多年来,从当初仅有6名员工的市级研究所,发展成为集科研、临床、信息和科技开发于一体、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核医学研究基地,卫生部核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十大医学高技术平台之一和无锡市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平台。作为科研工作的主体,研究部拥有一支由核物理、放射化学、医学、药学、生物学等多学科优秀中青年专业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配置了包括Micro-PET在内的一批尖端的专业仪器和专用实验室,承担着全所主要的科研任务。半个世纪以来,有志于祖国核医药学事业的几代科研人员,以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谱写着新的篇章。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缺少完整技术资料的情况下,以朱庆云、张满达为代表的老一辈创业者以敢于创新的精神,与无锡机床厂协作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医用X-Y黑白扫描机,填补了国内空白。
医院以研究所为依托,充分利用优越的科研资源,在内分泌疾病的研究,尤其是在131I治疗甲状腺癌、Graves 非毒性甲肿、功能自主性甲肿,以及应用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瘤及骨痛等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鲜明的专科特色和技术优势。如今,舒适的就诊环境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甲状腺疾病、糖尿病、乳腺疾病的诊治及健康体检已享誉省内外!其中甲状腺病诊治中心是131I治疗甲亢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和质控单位之一。健康体检中心、糖尿病诊治中心积淀了二十余年的医疗保健工作的宝贵经验,舒适的环境、先进的设备、优秀的团队、一流的服务使中心始终位于行业前列。
二十多年来我和原医所一路同行, 携手共进,见证着原医所的科研硕果累累,医院医疗设配的推陈出新,医护队伍的发展壮大,医疗业务的飞速增长!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由当年参加工作时的“新人”变成了如今的“老人”,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与喜怒哀乐,流逝的是生命芳华,增长的是人生阅历!从当初那个天真懵懂的小姑娘成长为如今能够独挡一面的护士长,至今仍不曾忘记刚刚参加工作时我的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是她的放手与信任让我展翅飞翔,是她的睿智与善良让我不忘初心,保持真我,始终努力如初,我不曾辜负美好的青春年华!老师给了我成长的机会,原医所给了我成长的平台,我对我所挚爱的原医所的期许一如既往!单位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真诚付出,所谓相互成就,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职、获其利,我深信在全体原医人的共同努力下,原医所必然会实现新的飞跃!(程晓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