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沧桑,原医所一路走来,已经历了一个甲子。
我与原医所的缘分始于十三年前的一个除夕之夜。独自当值的项景德所长在那晚收到了一封年轻人的手书求职信,洋洋洒洒数千言,语气颇为诚恳。大概这封信恰逢其时,让所长印象深刻,在此后的面试中他亲自向我提及,我自然是知遇之恩溢于言表。
当时信上写了些什么,我已无从记起。然而,这十几年来与原医所的朝夕相伴,让我坚信当初的选择没错。
这里有舒适的科研环境。十几年来,我见证了原医所软硬件设施建设的飞跃。停车场、培训中心、PET中心等一批基建项目的完成,极大便利了原医人的科研与生活。所内的科研评价体系改革与时俱进,绩效考核,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再回顾我自身走过的科研之路,我感到我的本科乃至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只是踏入科研的门槛,而真正的起航扬帆是始于原医所。坦诚地说,当年初出茅庐的我,初衷只是把科研当做一项谋生的手段,期望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并无更长远的打算。然而,在原医所这个团结奋进的大家庭中,我受其熏陶,渐入佳境。入所后,我完成了从学生到课题组组员再到课题组长一系列的蜕变,这些角色的转变也促成了我一步步的成长与成熟。领导的信任与宽容,让我得以施展拳脚,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课题。每当我因实验失败,心情低落踟蹰不前之时,同事们总会帮我想办法出主意,一句小小的鼓励,一句安慰的话语,让我又重新燃起了斗志;每当得到一个好的实验结果,我总是迫不及待地跑去和同事们交流,眉飞色舞、性致盎然,以往受到的种种挫败统统烟消云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想我在那一刻真正体会到了做科研的乐趣所在。为了这兴趣与志向,在原医所的支持下,我进一步深造,获得了博士学位,还将于近期访美研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原医所提供的科研平台上,我们课题组不断有研究成果发表,研究项目获得了各级资助。如今我带领着一个小型科研团队,结合我们研究所的临床资源优势,明确了研究方向,致力于甲状腺疾病的基础研究。我们团队的奋斗目标是打造国内影响力的甲状腺疾病研究平台及科研创新团队,让原医所不光在甲状腺的临床诊疗方面占有优势,在基础研究方面也能占有一席之地。为此,我深感任重道远,唯有砥砺前行。
这里还有花园一般的景观。研究所背枕梅园横山,花木扶疏、错落有致。春天有那一树的樱花灿烂,夏天一池碧莲盈盈可人,秋天可赏霜叶红于二月花,到了冬天,待到梅花凌寒盛开,更有那暗香盈袖。令人可喜的是,艺校地块新科研大楼的建设规划已跃然纸上,原医所即将展开更广阔的宏图。
这里有可口的饭菜。原医所的食堂管理规范,安全卫生,饭菜可口,品种多样,水饺、馄饨、面条、各色点心,不一而足。平时不谙烹饪的我,有了食堂的帮助,减少了许多后顾之忧,被食堂的师傅戏称为VIP客户。
这里有丰富的业余活动。由包建东医生带队的“爱步队”,队员来自研究所及医院的各个部门。“爱步队”每周一和周四下班后进行徒步运动。平时固定的徒步路线是环蠡湖,间或插入时令性的专题徒步路线。成立七年来,队员们的足迹遍布锡城周边的山山水水,领略了太湖的烟波浩渺、赏过了梅花、樱花、菖蒲、金桂四时之花。队员们还连续参加了数届无锡马拉松竞赛,在更广阔的舞台展示了原医人的风采!
六十年的风风雨雨,是一代代原医人的开拓进取、薪火相传成就了原医所在核医学研究领域的良好声誉;是每一位原医人点点滴滴的成长汇成了原医所的发展壮大。在原医所这个大家庭里,我收获了成功与喜悦、友谊与真情,我深深以自己是一名原医人为荣。祝愿原医所拥有更美好的明天!(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