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如梭,一转眼,我从1997年入职原医所,至今已20年有余了。看着原医所这些年的蓬勃发展,回忆这么多年来在原医所经历的点点滴滴,我感慨万千。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2013年经历的药厂GMP认证,至今想起来好像还就在眼前。
2011年3月1日,新版药品GMP(2010年修订)施行,对药厂硬件、软件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并且规定到2013年12年31之前未达到新版GMP认证标准的无菌药品生产企业一律停产。
事关药厂的发展和生存大计,研究所上下对此高度重视,早在2012年9月即成立以副所长任组长的GMP改造领导小组,动员各相关部门,全面组织协调药厂的GMP改造。本着“早谋划、早准备,不影响生产”的指导思想,GMP改造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各部门密切配合,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厂家考察、设备选型,到招投标、签合同的改造前准备。为了把停产改造对生产销售的影响降到最低,全厂人员从5月份开始放弃所有休息日,开足马力,全力生产囤货,直到车间拆装工程队进场的前一天还在生产。6月9日改造工程开工后,我们每天安排人员配合施工、“监工”,周末也不例外,施工人员在,药厂就有人在。我们一边拆、一边装、一边设备进场,设备改造的也同时进行,只要当天能完成的,绝不等到第二天,质检科、设备科、总务科等各部门也通力协作,只要我们需要,随叫随到,甚至专门安排人员来药厂,随时听候调遣。正值炎炎夏日,车间空调不能开,楼顶隔层施工人员不到10分钟就可以全身衣服湿透,下来凉一下再继续,一次又一次反复。我们为了工程进度,尽量想办法配合,早开工、晚收工,提供风扇、送水,要求、请求、哀求,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争取尽可能快地完成改造,因为对药厂来说,早恢复生产一天就可以减少一天的损失啊。从车间到设备,从安装调试到运行验证,停产到试生产在2个半月内全部完成,比原计划提前了半个月。
验证完成之日,就是申请认证的资料整备好之时。我们一刻也没有耽搁,市局、省局办好手续,联系好国家局去交材料。听说交材料要排队,我们甚至等不到第二天,连夜坐火车去北京,认证中心9点钟收材料,我们7点就去排队,因为准备充分,材料当场完成修改,终于在当天下午3点截止前完成材料的受理。当天从北京返回,直接赶到所里办妥手续,第二天就委托财务科把认证缴费汇到认证中心帐上。
时间一点一点地赶,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只有一个月,检查组就进驻药厂进行为期3天的现场检查。检查完不到1个月,我们就完成16个缺陷项目的整改,并且一次整改到位没有反复。从8月22日交材料,到12月6日取得GMP证书,我们把6个月的行政程序争取到4个月内走完,能这么快地完成任务,之前我们都不敢想象。更重要的是,停产改造丝毫没有影响药厂的销售,全年发货比去年猛增38.1%,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
GMP认证的顺利通过,对我们药厂意义重大。这是药厂首次完全按照普通药品GMP要求进行检查,并成为全国首个通过放射性药品(配套药盒)新版GMP认证的企业,也是唯一一个在国家规定期限(2013年12月31日)前取得药品GMP证书的放射性药品生产企业。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获悉,截至2013年12月23日,通过新版GMP认证的无菌制剂药企仅43%,这意味着,可能有过半数无菌制剂生产企业被迫停产。药厂紧紧把握历史机遇,经过这轮改造,生产的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GMP认证推进了产品质量,也确立了药厂在全国放射性药品生产中的领先地位。(陈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