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发布《关于表彰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的决定》。当晚,“德耀中华——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颁奖仪式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孝老爱亲”5个篇章,东南大学副校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邱海波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奖。由于邱海波目前正在甘肃指导疫情医疗救治工作,他的夫人、东南大学中大医院病案室主任助理赵健代为领奖(上图右四)。
2021年4月以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开展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活动历时半年,按照群众推荐、遴选上报、资格审核、宣传公示、万名公众代表和全国活动评委会投票等程序,共评出68名全国道德模范和254名提名奖获得者。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邱海波
从业33年,邱海波一直坚守重症医学一线,屡次白衣为甲、为国出征,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邱海波作为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专家、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第一时间奔赴武汉,坚守在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等医院重症病区,近距离救治重症患者。在他的推动下,俯卧位通气治疗被写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面对疫情初期的严峻形势,他与专家组的专家们科学提议多学科医疗组下沉、增设重症收治医院、全国重症驰援……他先后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从第二版到第八版的制定工作,为重症、危重症患者的规范救治,倾注了大量心血。
有人说,作为专家,每天到病房亲自诊治,有些大材小用,邱海波却说:“ICU医生是为重症患者而生,重症患者在哪儿,我就应该在哪儿。”
2020年4月24日,武汉重症患者清零,邱海波从武汉直接前往哈尔滨指导黑龙江省抗疫工作,连续奋战17天。5月中旬,吉林舒兰输入性疫情发生,他又从黑龙江奔赴吉林抗疫一线。6月5日,邱海波终于回到南京进行短暂休整,7月18日又赶赴新疆,指导乌鲁木齐和喀什开展医疗救治与疫情防控工作。
整个2020年,邱海波有210天在“抗疫前线中的前线”冲锋陷阵。
2021年,邱海波又多次闻令而动,出征辽宁、云南等地指导抗疫。今年7月,南京疫情发生后,邱海波从云南紧急返宁,指导江苏医疗救治工作,继而又奔赴扬州,担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江苏工作组扬州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指导医疗救治工作。9月19日,他赶往福建抗疫,直到9月30日才返回南京。10月20日,邱海波又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甘肃工作组专家赶赴甘肃,至今仍奋战在抗疫一线。
近日,《健康报》记者采访了邱海波教授,介绍甘肃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情况。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今天,兰州的危重型病例已清零。”11月1日,正在兰州参与当地医疗救治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甘肃工作组专家邱海波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邱海波(左一)在甘肃指导抗疫
疫情初期,甘肃医疗救治形势严峻。“重症比例达三成以上,且有2名危重型患者。”邱海波说,主要原因是确诊患者中,老年人较多,基础病多,加之德尔塔毒株具有传播速度快、病毒载量高等特点,老年人感染后,很快发展至重型、危重型,给救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破解难题,需要多管齐下。“比如,及时的核酸检测为我们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创造了条件,患者病情第一时间得到了有效控制。”邱海波说,值得注意的是,当地老年确诊病例基本都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临床发现,疫苗可以有效抑制老年患者从重型转变为危重型,且与以往救治的未接种疫苗的老年患者相比,通过积极治疗可缩短老年重型病例向普通型转变的时间。所以,呼吁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应积极接种疫苗。”
邱海波坚守抗疫一线
邱海波表示,目前甘肃省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整体病情渐趋稳定,危重型病例清零,多数重型病例转为普通型。此外,普通型和轻型病例临床症状减轻,随着这些患者逐渐康复与核酸转阴,其中一部分人近期可出院。“我们对重症患者的救治充满信心,同时,工作重心已从医疗救治转向医疗救治与康复并重。”
(来源: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网站)